工業廢物經過適當的工藝處理,可成為工業原料或能源,較廢水、廢氣容易實現資源化。一些工業廢物已制成多種產品,如制成水泥、混凝土骨料、磚瓦、纖維、鑄石等建筑材料;提取鐵、鋁、銅、鉛、鋅等金屬和釩、鈾、鍺、鉬、鈧、鈦等稀有金屬;制造肥料、土壤改良劑等。此外,還可用于處理廢水、礦山滅火,以及用作化工填料等。工業廢物幾乎都可加工成建筑材料,或從中回收能源和工業原料?!」I廢物的管理,如今各國大多以工業部門處理為主,即在政府的管理下,由排放的工業部門、工廠自行處理和利用。隨著工業廢物排放量的增長,日本等國發展了專業化承包處理,以最終處理為目標。
工業廢物受工業生產過程等因素的影響,成分常有變化,給處理和利用造成困難。工業廢物往往要經過一定處理過程方可利用,如高溫形成的渣須經冷卻,濕法生成的渣須經干燥,粉塵須經收集,因此成本較高。這段時間許多國家致力于循環利用的研究。
我國的環境問題一直是人們關心的問題,環境污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和危害,特別是工業生產帶來的污染,國家也有相關的法律規定來監督,并且這幾年也加強了對工藝固體廢物的管理,但是任然有部分的廢物沒有得到妥善的處理。據國家環保局統計,全國累計堆積的工業固體廢物已達到66億噸,占地約5.5萬傾。有些大型企業雖然建起了填埋場,但由于沒有采取嚴格的防滲措施和缺乏科學的管理,仍存在污染地下水的情況。此外,每年還有超過2000萬噸的工業固體廢物排入環境,其中約有1/3直接排入天然水體,成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要污染源之一。據不完全統計,全國每年由固體廢物造成的環境污染事故約100起左右,由此造成的環境糾紛也時有發生。
我國在近年來對固體廢物的管理越來越重視,對固體廢物的再生利用得到了較大的發展。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,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率不足30%,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,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率在逐年提高,到20世紀末期,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率已經超過了50%,同時,歷年堆存的工業固體廢物量開始呈現逐年降低的趨勢,雖然歷年堆積量的降低率還不足1%,但已遏制住工業固體廢物堆積量逐年增加的趨勢。
目前我國固體廢物處理方式主要有:
1、物質回收:即處理廢棄物并從中回收指定的二次物質,如紙張、玻璃、金屬等物質;
2、物質轉換:即利用廢棄物制取新形態的物質,如利用廢玻璃和廢橡膠生產鋪路材料,利用高爐礦渣、粉煤灰等生產水泥和其他建設材料,利用有機垃圾和污泥生產堆肥等。
3、能量轉換:即從廢物處理過程中回收能量,包括熱能和電能。最常見的就是通過有機廢棄物的焚燒處理回收熱量,還可以進一步發電;利用垃圾或污泥厭氧消化產生沼氣,作為能源向企業和居民供熱或發電;利用廢塑料熱解制取燃料油和燃料氣等。
工業固廢處理領域也有較大發展空間。2010年,我國工業固廢產值在3000億元左右,近五年產值年復合增長率為10.76%。若能達成《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發展”十二五”規劃》,則到2015年全國工業固廢市場產值將達到5000億元,預計2017年我國工業固廢處理市場年產值將突破6000億元。研究發現新的工業固廢處理技術,解決目前工業生、生產所面臨的環境問題,是保護環境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。